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对比一下,汉人世家大族与辽金渤海,两者地位有什么不同?

人文历史佚名2023-02-08

引言

辽金时期,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的地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与辽金统治者的政治策略有关,但家族的政绩和婚姻也是家族地位变化的内在因素。现对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的政绩和婚姻进行比较分析,探析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一、家族政绩

婚姻和家族成员的仕宦情况也可以侧面地反映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以及发展情况。现将汉人和渤海世家大族中的婚姻和仕宦情况进行对比,试分析两个家族群体的发展之势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落差。

(一)辽代渤海高氏家族与汉人赵氏家族

渤海高氏家族受到辽朝政策压力较小,主要是因为高模翰显赫的军功,以高模翰和赵思温为例,高模翰与赵思温均有“骁勇善战”的特点,两人均是凭借显赫的军功使家族顺利跻身到辽代世家大族的行列中,但两个家族在辽的发展截然不同,其家族地位也有所差异。

高模翰曾得到辽太祖的赏识,并在辽圣宗时期得到重用。他因屡获战功,“累授推忠佐运平定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中、天下兵马都部署”,由此成为辽初显赫的军功贵族。据史料的记载,高模翰之子高儒官至胜州刺史,其孙高为裘“由祖父荫寄班祉候”,后任知顺义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事。高为裘有三子,长子高泽未入仕,次子高洵、季子高渥无考。高泽之子高永肩官至前蔚州长清军指挥。次子高永年未入仕。高永肩长子为乡贡进士。高永年虽有三子,但仅长子高拱入仕,为左班祉候。由上可知除高模翰之外,高氏其他成员在辽任职均为中下层官吏或者不仕。

赵思温仕于辽太祖时期,受到辽太祖的重用,先后任检校太尉、中书门下平章事、南京留守、卢龙军节度使等职。可见高模翰与赵思温最初的地位等同。赵思温有子十二人,其中赵延照官至永清节度使、侍卫亲军事,同时赐号推崇奉节毅勇功臣。赵延柞官至燕京留守,赵延宁官至保靖军节度使,赵延诲官至保靖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延光官至顺义军节度使,赵延玉官至彰国军节度使等等,可知赵氏第二代大多任职地方节度使。赵氏第三代赵匡禹官至知临海军节度使事,赵匡舜官至右千牛卫大将军。第四代仅赵匡禹就有十子,多为刺史、将军和节度使。

通过梳理两个家族成员的仕宦情况,可以看出两个家族发展脉络,赵氏家族子孙茂盛,且均在中央或地方任职,进一步奠定了家族的基础,虽后代子孙无较大的功绩,但凭借“七世并袭辽世爵”使家族势力发展壮大。相对比之下高氏家族子孙并不及赵氏家族,且第二代高儒因“代袭重禄,家累馀货,及公稍长,轻财重義,交结当世权豪名士,至于六艺靡不精习。”虽跻身世家大族的行列,但后代子嗣的不思进取让高氏家族逐渐走向衰落。同作为军功家庭,但家族在辽朝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二)金代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比较

根据史料记载,渤海世家大族成员仕金人数显著增多,且所任官职地位较高。如大氏家族成员大㚖,他历经太祖、太宗、熙宗、海陵四代君王,官至太傅,并多次受封官爵。张浩历经五代君王,任宰两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其子张汝霖担任太子詹事”和“太子少师”这两个职位主要是教授太子并掌管东宫内外庶务,张汝弼担任参政知事。

这一时期张氏家族的政治功绩十分突出。李氏家族成员李石更是帮助金世宗登上皇位,后又协助世宗处理国事,其子李献可,通过科举入仕。由此可知,李石家族在军事上的政绩十分突出。王氏家族则在文学方面功绩突出,尤以王庭筠为例,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在金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张氏家族、李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功绩均较为显著。

相对比之下,汉人世家大族的功绩较低于渤海世家大族。以韩氏入金成员韩企先为例。韩企先入金后,仅仅政治方面功绩较为显著。刘氏家族入金后以刘彦宗支系最为显贵,其中刘彦宗官至宰相,其后代虽入仕较多,但功绩并不凸出。因为史料的缺失,对马氏家族后代无明确的记载。赵氏家族成员赵兴祥,官至宣徽院使、绛养军节度使、秘书监等职。对其后代仕宦记载较少。

汉人世家大族成员凭借原家族地位影响力,在金初有一定社会地位,其后代子孙有一部分入仕,但家族功绩并不显赫,家族在金朝的发展势力不如在辽朝时期那样壮大。这一时期渤海世家大族凭借显赫的功绩得到金朝统治者的重用,而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虽保持了家族地位,但因“忠义”意识的淡化及无显赫的功绩,总体上家族地位落后于渤海世家大族。

二、家族姻亲关系

古往今来婚姻大事一直是社会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更是维系一个家族发展的重要纽带。渤海世家大族中当属渤海大氏家族与辽代皇族宗室通过较为密切,而汉人世家大族中韩氏家族与辽代皇族宗室通婚较为密切,同作为非契丹族的外族人员,两个家族通过“联姻”的方式,维持政治关系网和发展其家族势力,但两个家族在辽朝的政治地位差距却较大。现将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婚姻情况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婚姻对世家大族地位的影响。

(一)渤海世家大族的外戚身份

渤海世家大族通过与辽金皇族联姻的方式维持家族的地位,据史料记载与辽金皇族联姻的渤海世家大族成员共有14人。其中有8位大氏家族成员与辽代皇族联姻,史料记载的渤海大氏家族与契丹皇族通婚较为分散,且大氏女子多为辽朝统治者的妃子,这与契丹族的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辽代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一直保持着世代通婚,辽代婚姻很重视血缘和门第,因此仅有渤海大氏与辽朝皇族联姻。虽有大氏男子迎娶契丹女子,也无较多的史料记载,可见其地位一般。

渤海大氏家族虽与辽朝皇族通婚,但家族成员并不集中,因此这一时期渤海大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并没有提高。据史料记载,可知渤海世家大族与金朝皇族联姻的女性共有6人,尤以大氏、张氏和李氏家族为甚,金朝有“金代,后不娶庶族,甥舅之家有周姬、齐姜之义”的传统。

这一时期却有两位渤海世家大族女性是金朝统治者的母亲,分别是海陵王的母亲大氏和金世宗的母亲李洪愿,而其他四位渤海女性均为皇族妃子,可见,渤海世家大族与金朝皇族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婚姻圈,家族的权利和地位均得到了提升,在海陵王和金世宗时期渤海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达到了顶峰。由此可知,由辽至金渤海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有明显的提升。

(二)汉人世家大族与后族萧氏联姻

辽朝形成以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为主的两大政治集团。至辽太宗时期,开始进行改革,并颁布“契丹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由此汉人世家大族开始与契丹贵族联姻。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通过与辽代后族萧氏联姻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尤以韩氏家族为例,韩氏家族子孙繁茂,据统计韩氏家族与辽代后族萧氏联姻多达四十例,尤以韩匡嗣一支最甚,韩匡嗣娶兰陵萧氏为妻,并生有九子七女,其中六子皆娶萧氏为妻,两女嫁给萧氏家族。

韩氏家族不仅与辽朝后族萧氏通婚人数多,且家族发展较为集中,通婚与辽朝后族萧氏联姻,韩氏家族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此外,赵氏家族与刘氏家族均有与后族萧氏联姻。至金代,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虽维持住世家大族的地位,但与之通婚的多是其他汉人家族的子女,与金朝皇族宗室联姻的情况却无记载,这也侧面反映了汉人世家大族的政治及社会地位有所下滑,家族势力有所减弱。

辽金时期,渤海与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作为特殊的群体活跃在辽金社会,凭借政治功绩得到辽金统治者所重用,但通过史料对比发现,渤海世家大族和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在辽金的社会地位有所不同,这与当时的政治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辽朝时期,渤海世家大族因特殊的政治身份,受到辽朝统治者的打压,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则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通过渤海世家大族与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在辽的官职和婚姻情况的对比,可知汉人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远高于渤海世家大族。至金代,虽然渤海世家大族与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均抓住了改朝换代的机遇,投靠女真族并得以维持世家大族的地位,但通过对家族政绩及婚姻情况分析,可知渤海世家大族在金朝的政治及社会地位高于汉人世家大族。

结言

同为辽金时期存在的特殊群体,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与渤海世家大族的发展在辽代和金代呈现不同的地位。渤海世家大族与汉人世家大族(韩、刘、马、赵)的发展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两个群体在辽金发展均受到当时政权、家族发展、婚姻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也反映出世家大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