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富弼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北宋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人文历史佚名2023-02-09

富弼,字彦国,生于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元丰六年(1083年),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人)。

富弼于天圣八年(1030年)以制科茂才异等及第,任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由此步入政坛。

富弼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政局十分动荡的北宋中期,当时的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堪称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影响了富弼,同时亦成就了富弼。

时代背景

富弼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这段时期属于北宋中期。“内忧外患”是贯穿这段时期的主线,这对富弼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宋状况

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得以黄袍加身、以宋代周。宋朝的建立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为防范历史重演,北宋自开国之初便“因唐、五季之极弊,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藉,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北宋统治者亦都秉承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即:不任官而任吏,不任人而任法

赵宋的“祖宗家法”在立国初期确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旧制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循苟且,积弊日深。这就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日益加深,北宋深陷统治囹圄。

为防止官员专权,北宋官制实行官、职、差、遣制度,以分割各级官员的权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北宋行政机构臃肿、官员数量繁多,办事效率低下。真宗时期,有机构称裁减冗官冗员十九万五千余人,光是裁减的人数都达如此之众,可见冗官问题已十分突出。而科举遂滥又加剧了这一问题。“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咸亨、上元中增至七八十”。此外恩荫制度也是极滥,一人为官,则子孙亲戚都可以做官,官大者甚至可荫及其门客医士,“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

宋朝还豢养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北宋的兵制,大概有三种:守卫京师的禁军、镇守诸州的厢军、在所防守的乡兵。此外,北宋还实行一种名为“养兵”的政策,即凡是有发生饥荒的地方,北宋就在此地大量招募饥民入伍充军,将流民收为官兵,以此来杜绝百姓不满的事情发生。由于北宋军队并非采取优胜劣汰的法则,军队中老弱士兵不在少数;将士们久不习战,素质低下,战斗力十分薄弱,导致在与辽、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冗官和冗兵直接导致了冗费的发生。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除了支撑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每年还要支付给辽、夏巨额的岁币,北宋财政早已入不敷出,“举此类推,国力何以支乎?”国库告急,统治者只能加大对百姓的搜刮。除了使用晚唐实行的两税法(即按照纳税户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征收赋税)之外,北宋还加征额外的苛捐杂税;税收之外,还有各种徭役,即选调平民到各级地方阶层充当免费差役。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迅速激化了社会矛盾。明道二年(1033全国各地寇盗横行,百姓抱怨亦是此起彼伏,且“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北宋的国家状况,正如欧阳修所言:“从来所患者外藩,今外藩叛矣;所患者盗贼,今盗贼起矣;所忧者水旱”。“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成为北宋中期社会的真实写照,宋廷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北宋与西夏关系

北宋建立初期和夏州拓跋政权(西夏前身)的关系算得上是友好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夏州节度使、西平王李彝殷不仅对宋遣使祝贺,甚至主动改名彝殷为彝兴,只为避太祖父亲的名讳。

宋太祖龙颜大悦,当即为之升官加爵,“宋初职备三公者,内则赵普,外惟彝兴,彝兴以藩镇领之,尤异数也”,可见当时宋夏关系较好。太宗即位后,奉行“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的原则,大力削弱藩镇兵权与割据势力,这就触碰到了夏州党项贵族的根本利益,由此李继迁宣布反宋。

在李继迁、李德明两代人的辛苦耕耘下,党项拓跋部的势力逐步壮大起来,这为李元昊建制称帝作好了铺垫。宝元元年(1038),经过长期的准备,元昊终于在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称帝,国号大夏。次年,元昊遣使向宋朝上表,请求宋朝承认他为“南面之君”。事实上,元昊称帝非但不能得到宋朝的承认,相反,仁宗下令削夺元昊的官爵、停止边境的榷场互市,并揭榜于边,招募能擒元昊之人,若能斩元昊首级,即授其为定难军节度使。

元昊上表的失败昭示着宋夏关系的破裂,和平的交往政策不起作用,那么只能通过武力达到目的。为了迫使北宋承认西夏建制这一事实,李元昊开始策划战争,先后发起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之战等战役。由于长期不修边备,军队战斗力极弱,再加上缺乏灵活的作战指挥,宋军三战三败。

连续战败使宋朝损兵折将,士气大挫,无力再支撑与西夏的大规模战争,仁宗只想尽快寻求媾和途径。另一方面,元昊虽然取得了陕西战役的胜利,但这也只是名誉上的荣光,并未给西夏带来多大实际利益。由于自建立政权以来,元昊连续向宋发动战争,西夏人力物力损失惨重,西夏百姓传唱“十不如”歌谣以怨之;再者,战争爆发后,宋朝不再给予西夏巨额岁币,边境榷场、和市也被关闭,西夏因此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境内百姓怨声载道,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为稳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元昊不得不偃旗息鼓,向宋请和。庆历四年(1044),元昊遣使上表向宋请和称臣,双方达成庆历和议。庆历和议后,宋夏之间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时有小摩擦,但并无大战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神宗即位。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