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男不戴金,女不戴银”,有何道理?佩戴首饰有何讲究
导语:封建王朝时代,底层的百姓受教育的普及度比较低,很多人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但在社会的底层中,各类俗语就是百姓们最受欢迎的人生经验了。俗语通俗易懂,流传也很方便,就算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老祖宗常说,男不戴金,女不戴银,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这句话从字面看来,男的不应该佩戴金器,女的不应该佩戴银器。从我们现代的人的眼里看,这似乎有些偏激,因为佩戴首饰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男男女女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金银首饰。男女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穿金戴银,其实就是个人的自由,不需要被古人的俗语所桎梏,那么古人说得到底有道理吗? 一、 男不戴金 在我国古代,一些犯罪分子的脸上会被刺青,字体的颜色还是金色的。这些标记能让人分辨出哪些人犯了什么罪。就拿武松来说,他脸上的刺青,让他无法再做个正常人。这些金色的字体就像人生的耻辱,永远跟随其左右。所以每当看到金色的东西,许多人都会想到犯人的刺青,渐渐地,有许多男子就拒绝佩戴金色的首饰和装饰物。 其次,古代的社会发展不稳定,社会治安比较差。如果带着黄金首饰招摇过市,很可能遭来贼人的惦记。俗话说,财不露富,黄金从古至今都是社会货币的硬通货。古代人**越货的事情比我们现在多得多。如果古代的男人带着黄金首饰,很可能就被劫财,严重点的,性命都可能会丢了,所以古人认为,男的不应该佩戴黄金首饰。 二、 女不带银 实际上,古代的银子很少会被做成首饰,做了也会被人说成小家子气。众所周知,银子经过氧化会变得发黑,所以银子做的首饰,会变得很难看。所以银子做的首饰,需要精心地保养,但富贵人家大多用金子打造首饰,小门小户的人家,平时家务活有很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心思好好保养银子做的首饰,久而久之,银子首饰就不被大家所喜欢了。 另外,银子的发音跟“淫”很相似。古代人戴首饰讲究的是好意头,而这个字眼对女性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古代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不高,大多是男人的附属品和生育机器。她们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所以,一些不好意头的首饰,自然就没有人愿意戴了。虽然这个在我们现代人眼里比较可笑,但古代社会就是这么讽刺。 那么古代的贵族们佩戴最多的是什么呢?以女子为例,达官贵族的贵妇人们大多都用黄金,宝石等。如果是男子,他们就不会佩戴黄金,会选择玉石多一点。玉石在古代的地位,要高于黄金和银子,是有品位的象征。我们在考古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男子的墓穴中出土的都是大量的玉石,如果出土黄金,必然是金银,或者金元宝为主,男人用黄金首饰的现象是很少的。 实际上,俗语里的约束都是对普通百姓的。达官贵族们都有自己的家丁,无论去哪里都有一大帮人跟着,他们的安全确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倒是普通百姓家,独来独往,如果穿金戴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惦记,老祖宗还有一句古话,财不外露,或许这才是男不戴金,女不戴银的真正目的和含义。 因此,老祖宗的这句话,看起来虽然很普通,但是他引申出来的生活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治安好了,戴首饰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是财不外露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懂。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是要低调行事,尤其是出国旅游的时候,能不戴首饰就尽量不要戴,因为那边的治安实在太差了,很容易被抢劫。 总结:有很多人说,俗语是古代的封建糟粕,很多都是信口胡说。古人传承下来的文化固然有好有坏,但是我们现代人也不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这些文化当中,当然会有糟粕的存在,但不能因为少许的糟粕而否认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于怎么看待俗语,就按照你内心的想法去理解即可,他们不算真理,但却是宝贵的生活经验。 |
- 上一篇
明明是一代高僧,但却拥有许多女人,圆寂火化舌根烧不烂
他的父亲是天竺国的一位宰相的儿子,可以说鸠摩罗什从小就是一个官三代,他父亲从小对于权利和名利丝毫不在意,但他却没有和其他和尚一样抛开杂念,鸠摩罗什的佛法早已越来越深,于是年纪轻轻的他俨然就成为了天竺国的得道高僧,他将一位敌国公主和鸠摩罗什关在一起,鸠摩罗什自然就破了色戒。但是在那之后鸠摩罗什就没有和公主同房了,他其实对自己的破戒感到十分后悔。鸠摩罗什的好友认为,这位大师没有自己的后人就太可悲了,
- 下一篇
列强节节败退,眼看胜利在望,为何晚清最后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为何列强失败节节败退,法国率先向清朝驻扎在越南的军队开火,这样驻扎在越南的清朝军队打得很被动,当时的清朝政权掌握在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包括清朝政府都认为这场战役必败无疑,这是清政府与列强战斗中为数不多的胜仗。因为他们怕这场战争会给当时麻木的中国民众带来信心,主和派头目李鸿章居然让慈禧同意停止战争,这让当时的主战派和边境将士傻了眼。法国也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丢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