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2016年18岁天才少年距高考百天跳楼,留下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人文历史佚名2023-02-16

“嘉文!啊——”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夜,陕西西安一小区高层处,一名妇女声嘶力竭地怒吼着。

嘉文是她的儿子。方才儿子还在家里正常活动,不料,下一刻,儿子竟翻身一跃,跳下楼。

奈何,母亲的歇斯底里并没有换来上天的眷顾。

一切都来不及了。待她连滚带爬从楼上赶到事发现场,哆嗦着身子,再探儿子的鼻息时,儿子早已没了呼吸。

接受不了现实的母亲当场晕死了过去。很快,更多的人围了过去。

“不应该啊,林嘉文怎么可能跳楼呢?”人群中,一位家长百般不解道。“对啊,谁跳楼,林嘉文都不可能跳楼啊。”另一位家长随即附和道。

家长们有如此疑问其实并不奇怪,要知道,在跳楼之前,林嘉文可谓是小区里的风云人物。

林嘉文,中国古代史的忠实爱好者。

因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十六岁时,林嘉文便与出版社签约,出版了一本足有三十多万字的研究汉朝与道家文化关系的文学著作。

隔年,林嘉文再接再厉,出版了研究宋朝范仲淹政策的书籍。林嘉文也因此获得了山西大学历史所副所长李裕民教授的高度评价。

“这是一位难得的学术研究天才。”

林嘉文就读的西安中学为让同学们更好地和他交流,专门为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出版座谈会。

林嘉文对自己之后的规划也很清晰,考入北大历史系研究西夏史,随后出国深造。

他甚至连自己要申请的大学都想好了——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研究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历史天才今后定会在中国古代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时候,不料,他却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还没开展的人生。

林嘉文为什么要跳楼?当今这个家庭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从小对历史的研究学习

跳楼之前,在外人眼里,林嘉文的人生可谓是十分顺遂。1998年,西安男孩林嘉文呱呱坠地。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林嘉文便是如此。

林嘉文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颇为浓郁的家庭,他的外公外婆,父亲母亲都是教师。因着家庭缘故,自小,林嘉文就对历史十分感兴趣。

在同龄人还在玩泥巴的年纪,林嘉文就已粗浅翻阅了《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历史巨著。

初中时,林嘉文已不满足于简单翻阅历史著作,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研读文献上。

他意欲通过这些文献,发现新东西,以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完整理论。

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学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又谈何容易。越研读文献,林嘉文越发意识到自己的“无能”。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座宫殿所需的砖瓦书数之多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林嘉文明确,他还需要阅读海量的历史书籍。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购买这些书籍可不是说一句话的事。他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

好在他的家人发现了,爽快地给林嘉文买了很多很多。

“不论他要买什么,要买的书有多么难买,我们都会竭尽全力满足他。”日后回忆起对儿子热爱的支持,林嘉文的母亲言及道。

而这一点也在林嘉文的一篇自述中得到了证实。“只要我想要,父母都会通通满足我。”

对于林嘉文的付出,父母做的又何止这些。其中最为折腾的,就是家人长途驱车带林嘉文去陕师大长安校区查阅资料一事。

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历史资料过于珍稀,只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才能看到。

而林嘉文家又住在郊区,翻阅一回资料远非易事。

奈何,天大地大大不过儿子所需,如此,一家人即便再折腾,再劳累,也只得带着林嘉文奔赴陕师大长安校区。到这时,林嘉文的一切走向都很正常。

“儿子整天都乐呵呵的,对于一些历史知识他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事后,母亲回忆道。

很快,林嘉文初中毕业顺利跨入了高中。林嘉文最终被西安中学录取。

高中,林嘉文的知识殿堂,父母的噩梦。

当然,彼时的父母是断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他们只知道,再三年,儿子就要奔赴自己理想的大学,拥抱自己的毕生挚爱了。

时间不紧不慢地过着,林嘉文的学业逐渐加重。变了的,是林嘉文对于自己高中学习时间的安排,不变的,是他对历史那份坚定的爱。

因在历史上下功夫多年,此时,林嘉文的历史底蕴已远超于同班同学,甚至甚于自己的历史老师,刘雅雯。

林嘉文的历史底蕴有多深厚呢?

因成绩优异,同学们都以老师称呼他;历史老师下课后会经常找林嘉文交流当日课堂所授内容,看自己所授是否有不足之处。

林嘉文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一直稳坐年级前几。别人玩的时候,他独自坐在教室里看书,别人课间放松休息的时候,他还是在课间看书。

强者都是孤独的,林嘉文总是独来独往。同学们理解林嘉文的拼命,但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拼命。

但林嘉文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早,林嘉文就确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他要报考北大历史系研究西夏史,他甚至连自己之后的规划都想好了。

大学毕业后,他要出国深造,他想申请的大学及院系是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研究系。

孤独的灵魂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人总是需要社交的,天才如林嘉文也一样。

奈何,他过于独来独往,或是专注于自己的追求,或是不屑和庸俗的同龄人打交道。

对于同班同学,同龄人,林嘉文曾经言及道,“学习不是这么学的,得研究着学。”而同学们亦是不喜欢林嘉文的所作所为。

“他太高高在上了,他总是一个人独行,我们和他说不上话。”

没有谁非谁不可,和你相处不来,我们不和你相处就是了。同学们对林嘉文纷纷敬而远之。

林嘉文从之前的主动特立独行,转为了现在的被动特立独行。

班主任当然也试着劝说过林嘉文,希望他能积极融入同学当中,和大家处好关系,奈何,收效甚微。

林嘉文优秀是真,但骨子里,他还是一个需要被理解,被关爱的孩子。

但林嘉文很执拗,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所需表现出来,他需要被理解,但他不想要求来的理解。


摘自: www.ws46.com

长期照不到太阳的花注定会逐渐枯萎,林嘉文逐渐变得阴郁了起来。他的父母及时察觉到了他身上的变化。

“那段时间,他一天几乎一句话都不说,回家以后也是懒洋洋的,最严重的那几天,他甚至连历史书都不翻了。”

从事了一辈子教师工作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儿子这是怎么了。父母担心儿子有了轻微的抑郁症。

林嘉文的母亲试图开导开导儿子,但不料,没几天,儿子竟发生了反转。“林嘉文相对活泼了起来,精神气也足了很多。”于是她就没带儿子去检查。

事后林家父母才知,原来,林嘉文在学校里找到了那根救他出抑郁漩涡的“救命稻草”了,他的历史老师,刘雅雯。

从林嘉文留下来的自述中,林家父母得知了儿子和刘雅雯的相处过程。

林嘉文的学识远超于同龄人,学校里唯一能和他有所交流的也就是历史老师。但再厉害的天才也有短板,也有自己认知不全到的地方。

遇到自己不懂的历史知识点时,林嘉文想到了求助老师。

好在刘雅雯够和善,对于林嘉文所问,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雅雯也够谦虚,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她也会虚心请教林嘉文。

林嘉文找到了自己解决困惑之途,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交流之所。林嘉文暂时得到了救赎。

二人是师生关系,但此次此刻,已远超于师生之情,成了知己,甚至林嘉文滋生出了对她的爱恋,林嘉文遗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林嘉文逐渐变得乐观起来。

然而很快,林嘉文低沉了下去,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与老师的交流,还是抑郁症加重。他与同学们的关系又回到了困境。

而与此同时,林嘉文的身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当师生们得知林嘉文的消息时,便是林嘉文从学生转为作者之际。

厌恶世俗却又渴望鲜花与掌声

“我出版了一本书。”一个午后,林嘉文向老师们宣布了自己的这一好消息。林嘉文的语气极近平静,好似写这本书就像完成一次作业那么简单。

“你小子可以呀。”西安中学的老师们的知道林嘉文很优秀,但他能优秀到这个地步,他们始终还是没想到的。要知道,当下他不过才16岁。

书足有30万余字,林嘉文另辟蹊径,从道家的角度解读了汉代帝国的崛起之因。

林嘉文出版书之事惊动了校方。“我们想给你做一个宣传,开个座谈会。”校方领导第一时间找到了林嘉文。

只是,子非鱼,校方领导请求地有多么诚挚,林嘉文拒绝地就有多么决绝。

“还是不要了。”林嘉文一口回绝了校方的请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熟读历史的林嘉文何尝不知道校方在所求什么,而他有他自己的打算。当然,更为根本的是,林嘉文足够清醒。

他出版了一本书是真,但这本书远没有达到他所期待的那个高度。他不满意这个结果。

林嘉文渴望鲜花和掌声,但他不渴望不符合事实的鲜花和掌声。“那种虚假的东西,我宁可不要。”

蛰伏数月后,林嘉文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著作,山西大学历史所副所长李裕民教授为其作序。

对于林嘉文,李裕民教授给予了其高度的评价。“这是我见过最有潜力,最为年轻的学术研究者。”

不同于上次,这次,林嘉文积极参加了学校为他举办的出版座谈会。

出版座谈会很成功,现场媒体如云,史学专家不尽其数,面对众人的提问,林嘉文口若悬河,应答如流。

没有意外地,林嘉文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他有着远超于常人的睿智,假以时日,必定能成大器。”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终究,众人以为的,只是众人以为的,身为旁观者的众人不知,彼时,林嘉文其实一点都不快乐。即便他身处鲜花与掌声之中,即便他被各种赞美声包围。

林嘉文精神世界很痛苦,一度,他甚至想到了死,何其荒谬。

当下他年纪轻轻便已出版两本书,再熬一年,他就能顺利踏入北大的大门,从事他所热爱的研究。

寻死,这又从何说起呢?

林嘉文的母亲敏锐察觉到了儿子的不对劲。她第一时间带着林嘉文去了医院。

“你儿子患上了抑郁症。”医生给出了最终结果。好在当下林嘉文还算勇敢,他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按时吃起了抗抑郁的药物。

所有人都想将林嘉文解救出来,包括林嘉文自己,奈何,上天安排好的事,人为之力,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2016年2月23日晚上8点左右,林嘉文从自家阳台翻身一跃,跳了楼,当场死亡,年仅18岁。

2月25日下午,林嘉文的遗体火化。一位天才少年,就此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话说回来,林嘉文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

从他留下的遗书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人生需要意义感

一来,他看过了无数史书、随着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豪走完一生后,发现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他表示:“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

他已经看透了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这个未来是如此乏味、无聊、庸俗,活着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让他厌烦。

其次,研究历史是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他其实也不想一辈子都拘泥于历史领域,他知道自己的研究能力有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界限。

但在众人的追捧中,他被死死拘束住了;更让他觉得自己没用、庸庸碌碌。

从他的日记上对人生走向、研究领域两件事情的“看透”,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无意义感”。

“意义感”其实对人非常重要,有个外国学者调查发现,觉得人生有意义的人,普遍要比觉得没意义的人多活12年。

回到现实中,林嘉文和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致使他变得越发阴郁,这加剧了他的抑郁倾向和无意义感。

毕竟,再厉害的天才本质上也不过是肉体凡身,理解和被爱也是他们一生都在渴求的东西。

而这俩样,偏偏是林嘉文最缺少的。

林嘉文走了,但他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他写的两本书籍在各大网站都销售一空,人们纷纷惋惜他,但也为他不值。

死何尝简单,活下去才难。

对此,众人也纷纷呼吁,希望家长,社会,学校能多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总是把“没意思”“人生没意义”“无聊”等话语挂在嘴边,多给TA一点关心和爱吧。

-完-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