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本周出伏,1年中最凶险的30天要来了!

养生保健佚名2023-08-17

末伏不是伏天的最后,漫长无端的三伏天终于!终于在本周走到尽头了!

难熬的苦夏随着伏天一起结束,来撒花庆祝?

不!还不是时候!

换季时候是养生的关键节点,出伏后到秋分这一个月,由夏转秋,由热转凉,节气更迭,这30多天,堪称我们养生路上「最凶险」的30天。

这30多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老话儿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出伏以后,昼夜温差会逐渐拉大,一冷一热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发一些外感疾病。

之前就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小伙伴这时候更要注意,冷热交替一折腾,中风、心梗太容易触发了,很危险。

记住3句话,帮你安全渡劫!

多吃润和酸,养阴防温燥

《内经》里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伏以后秋意渐旺,这个时候养阴补液就好像在傍晚浇花,水分不会被「伏天」的太阳蒸发掉,同样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会更好~

1、少辛增酸

《素问·脏气法时论》里讲:「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这个「燥」字,形象上来看,就是一把火烤着一架肺泡的样子,秋天肺气当令,滋养肺阴势在必行。

出伏入秋,饮食上我们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说到「酸」,想到一个小故事:

是《世说新语》里的「望梅止渴」,大家应该都听过~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

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吃梅子吧。」

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禁流出不少口水,一下子都不渴了。

所以大家都有了干劲儿,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后来终于走出了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酸性食物就是有这种魔力,大家日常生活里应该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还没吃到嘴里,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润燥的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出伏以后,多吃酸,没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柠檬、乌梅、番茄等~

百合柠檬膏:

肝火旺有内热的人建议秋天喝喝百合柠檬膏,这个喝起来润润的,柠檬维C又多,护肤美白超级好,润肠通便。也特别适合老烟鬼,买给爸爸挺合适的,因为里面不仅有百合柠檬这种对肺好的,润的,排垃圾的东西,还有金桔果和橘皮呢!

柠檬用盐水泡半小时,给表皮洗洗净;

炖煮的时间会很长,中途可以打开搅拌下,最后的成品是这个样子的,一斤柠檬百合膏大概能吃一个多星期,冷藏储存,直接吃,当果酱或是用温开水泡着喝皆可,酸酸甜甜。

柠檬选用新鲜的安岳柠檬,不催熟,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品,酸嫩多汁。

百合用的是兰州百合,肉质厚,有养阴清热,润肺之效。

吃的时候舀出两勺,用50度左右的温水冲泡,酸甜开胃,生津止渴,质地很浓稠,散发浓郁的柠檬清香,感觉身体一下子清爽很多,嗓子也爽利了。

除了和秋梨膏一样能够养阴润肺的同时,加入了清湿热的组合。

感觉嗓子不舒服时,或者外面空气污染严重,就喝上一杯,清润酸甜,十分舒适。

除了增酸,还要少辛。辛味发散,容易耗散阳气。所以说,出伏之后不应该吃一些味辛的东西,比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以免被温燥所伤。

2、吃点儿润的

出伏后秋燥来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百合、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等。

这个季节是推荐喝粥的,粥品更易消化,可以养胃健脾,加入不同的食材能有不同的偏重食疗效果。

入秋后推荐百合粥:

百合粥是《老老恒言》里被列为上品的粥方,《本草纲目》里说「百合粥,润肺调中」。

用料:百合30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用清水洗净泡软。粳米淘净,与百合一起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溶化后稍煮片刻即可。

服用:早晚分食。

如果常年奔波在外,秋季想要养肺也可以备上一些这种白色的糕点,白合糕。

银耳做糕并不常见,但是对身体的滋养确实肉眼可见的,家里老人上了年纪,嗓子总是不爽利,也懒得每日做汤煮羹,就备上了几盒,吃着方便,味道还好,所以把家里常吃的零食点心,就换成了这种滋润的糕点。

其中雪梨可以帮助清肺火,润肺生津,这款糕点选用砀山酥梨为原料,果肉十分细腻,又脆又甜,汁水也十分丰富,可以把肺里的火气给带出去。

银耳这个菌中之冠,从古时候就是皇家的养肺食材,清肺热,养肺阴,这三种食材,可以全方位降一降我们的肺部的火气,把肺润起来。

再者就要靠桂花,枸杞,百合和胖大海,来滋养肺阴。这一块小小的糕点,吃着口感细腻,离不开先进的制作工艺,所有的食材经过破壁后打成粉,或是采用特殊技术提取成分,采用低温烘焙的制糕工艺,锁住其中的营养不流失。

Q弹软糯,散发散散的清香,吃着既滋润又清爽,用的还是低脂的橄榄油,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每一颗都是独立小包装,干净卫生,方便储存,出门在外也能随时随地来上一颗。

3、一咸一甜

老话儿说:「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早喝盐汤如参汤」,出伏后,早晨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儿蜂蜜水。

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能减少水分流失,早晨空腹喝一杯,还能一定程度缓解便秘。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晚上来一杯,润燥生津。

早睡防秋乏,常按「平压穴」

1、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里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出伏以后天气会真正慢慢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顺应天气,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与鸡俱兴」的话,推算来看是晚上9点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现在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领会精神,顺应环境,不拘泥于9点,但有一个总则。

晚睡不宜晚过子时,早起不宜早过寅时。

也就是说夜里11点到早上5点,这6个小时是睡觉的黄金时间,尽量的要保证它。按照子午经流注次序,这6个小时依次为胆、肝、肺(经)当时,必须在人体处于休息状态下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逆之则伤身。

2、「平压穴」

上面也说了,这段时间之所以「凶险」,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这个时段血压激增的情况时有发生。

预防或者治疗血压激增不稳,有两个经验效穴:风池穴,人迎穴。

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介绍的,当血压升高的时候,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

(风池穴)

这两个穴位平常也可以多多按摩刺激,风池穴可以疏肝清热,头痛、失眠的时候可以按揉风池来缓解症状~

(人迎穴)

人迎穴在脖子上,平常用手指推按,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坚持下去能让颈部和脸部皮肤气血充盈,变得光滑~

听听音乐,防防秋寒

1、商调润肺

之前我也提到过「五音疗法」,《素问》里就提到过:「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伏后入秋,该润肺了。

商调式音乐养肺。「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金的特性是冰凉的、清冷的,对应高亢、激越的商音。商调式音乐的特点是高亢嘹亮,营造出一种苍劲悲凉的气氛,典型的就是山西民歌《走西口》。

《内经》里讲这个时候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保持一个好心情是秋季养生的关键,听听歌润肺养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只是在秋天的风里走一走,心情平缓,也是极好的~

2、春捂秋冻?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但也要辩证着看,不是让你秋天寒风起来了还露肚脐小短裤,西瓜冰棍小空调的,那不是「秋冻」,那是作死。

本周正式出伏了,季节更替,秋凉渐起,这种时候要注意防寒保暖了~尤其一些体弱阳虚的老年人、先天不足的孩子、还有气血两虚的女孩子~

伏后尽量不开或者少开空调,在空调房里也要注意护好脖子、后背、脚部

昼夜衣服要讲究,早晨和晚上要备着长袖,以防受寒

睡觉时要护好肚脐,用肚脐贴排寒升阳。

我们可以试一试南怀瑾大师的这个肚脐贴。他根据道家的脐灸法来进行温阳驱寒,用到的是艾绒(三年陈艾),花椒(无添加无加工的纯花椒),桂圆肉(去核的干桂圆肉)。

这里的皮肤薄,我们艾灸时,也容易把效用输送进去,而艾草,花椒和桂圆肉,这三种可以运转我们体内的阴阳之气,把艾的力量通过肚脐输送到全身,把阳气补足。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3.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5. 脸部、头发爱出油;

7.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懒得自己动手做,可以备上一罐这种现成的肚脐贴,在南怀瑾大师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又额外添加了枸杞和酸枣仁,枸杞助阳,酸枣仁安神,这样一来,效果更强,还能让我们养心安神。

而且还配备了专用贴,我们用的时候只需要撕开蜡纸,在睡前塞进肚脐孔里,用专用贴封好即可,别忘了第二天早起取下。

专用贴的材质是无纺棉贴,透气性好,贴在皮肤上也不闷热,如果皮肤非常敏感的,建议把这个专用贴换成纱布或是保鲜膜。如果身体是容易上火,还可以在双脚脚心的位置各贴一个,可以起到引火下行,温暖双脚的作用,这个肚脐贴孕妇和小孩子不要用哦。

处暑到秋分,是一年中最适合受孕的季节,育龄的姐妹们,这个时候把*经调好,把宫暖足,土壤肥沃,很容易顺降生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