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更多栏目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今日中元节:鬼月阴气盛的一天,3宜3忌不得不知!

养生保健佚名2023-08-30

其实都是一些民间故事给这天增加了一抹诡异色彩,正经来说,中元节是个祭祀的节日,和清明,重阳,除夕一样,都是祭祖的大节,核心是“祭祖尽孝”,正所谓“中元哀思,遥寄故人”。

有一些从上一辈传下来的宜忌,我们也是知晓为妙,这样才能更好地敬畏天地、感怀先人,悲悯众生。

半夜阴气更重,相传鬼门打开,打破阴阳两界限制,地官降临,进行一年一度的“地官赦罪”。在这天,鬼魂得以返回阳间“省亲”,接受阳间亲人们的供奉,故而阴气更重,身弱的人不建议晚上出门,特别是夜晚11点之前,最好回到家中。

二忌:背后拍肩

这三把魂火,点亮我们的头顶和双肩,传说拍肩会拍灭掉我们肩膀的魂火,让人三魂受损,所以切忌从背后拍他人肩膀哦,自己的肩膀也不要被拍。

这天从佛家的角度来看是超度的日子,又逢十五满月,最好是清茶淡饭,况且从养生角度来说,也建议这段时间清淡少食,调养气血。

除了这三点比较突出的禁忌外,还有一些适合做的事儿,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以做一做。

一吃鸭

而且中元节的天气也是偏燥热的,鸭肉凉性,吃点鸭肉可以帮助身体滋阴。像是烤鸭,烧鸭,姜母鸭,盐水鸭,八宝鸭等等,相比于油腻的烤鸭和烧鸭,盐水鸭更值得推荐。

鸭肉斩去小翅和脚爪,在右翅窝下开一小口,取出内脏、气管、食管,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血污。洗净沥干水,用精盐、花椒腌制1小时,再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洗净。

二吃米糕

芝麻花生米糕:准备花生一碗,糯米粉半碗,熟芝麻适量,白糖适量,蜂蜜适量。

装出来放到做糕点的模具按压成型,香醇软糯,非常好吃。

这里面用到的一味原料就是白扁豆,不光如此,还添加了多种健脾养胃的食材,像是怀山药,莲子,茯苓,山楂,薏米,鸡内金,麦芽,砂仁,陈皮,人参等,而且这款八珍糕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的体质,还是0糖的,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安心食用。

其余的食物,比如茯苓也是经典的土气食物,能够健脾祛湿,把脾胃中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山楂是消滞活血的,特别擅长化肉积。而砂仁化湿,辛香温散,把脾胃中的湿浊和滞气都化开。

加上优质小麦粉和鸡蛋,面粉的焦香和鸡蛋的蛋香,与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饼一样,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

除了艾灸贴,到了晚上我们还可以试试南怀瑾大师的这个肚脐贴,用的也是艾草,这个比艾灸贴更省事儿,只需要贴两处,一个是我们的肚脐,另一个是双脚的脚心。

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

年轻人熬夜多,又贪凉,这些都会损耗更多阳气,越来越多的人也出现了上热下寒的情况,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水火不交,心火下不去,肾水上不来,上半身上火,下半身虚寒,关键就在于脾这里被寒气浊气给堵了。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3.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5. 脸部、头发爱出油;

7. 痛经,有血块,宫寒;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们准备了一款现成的肚脐贴,里面的原料用的都是优质正宗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草本,有艾绒,桂圆肉,花椒,枸杞和酸枣仁。

浓郁的艾草香夹杂着花椒的味道,虽浓不呛,小小一颗,蕴含充足的阳气,帮我们赶走身体的湿寒瘀堵。晚上睡之前贴下,第二天起床取出,不耽误我们白天的工作生活。

这个肚脐贴可以贴三天,停一天,给身体一个缓冲,注意孕妇和小朋友都不要贴哦!

三宜:辟邪护身

很多人会选择在中元前后,佩戴一些辟邪的饰品,其目的更多在于安神,咱们想要安神,调养神志的,可以试试朱砂。

很多人都听过朱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见过,其实它是一种天然矿石,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像是红砂,紫金砂,帝王砂,无根砂,还原砂,血砂等共计约有三十余种称呼。红砂适合新手,一般也很少有人入手。高含量的朱砂当属紫金砂和帝王砂。

紫金砂,紫气东来,朱砂含量很高,,因为紫金砂是朱砂晶体合成的,含量能够达到70~85%左右。紫金砂是属于共生矿,处于紫泥的夹层之中,泥料稀有优质。

帝王砂的朱砂含量在百分之八九十左右,和紫金砂差不多,这种砂石的颜色多为红色,而帝王砂的表面是紫红色的,里面还有一些银色的颗粒,十分美观。

常听老一辈人说:手戴朱砂、万事不愁。朱砂是增强自身气场的纯阳之石,以红得名,尤其特别适合阴气重的女性,且对减轻急躁,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有帮助。

而且朱砂是大自然的产物,吸取了百川精华,融入自然界各种微量元素,通过和人体摩擦,渗透进身体,可以补充身体所缺的微量元素,调节平衡。

《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关于朱砂的记载,称其:“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整个鬼月都适合佩戴着哦,可以帮我们稳固神魂,特别适合阳气不足,身心疲惫,身弱的朋友,美观简介,寓意也好,老人们也喜欢。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