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开启补阳模式,最适合床上做的3个补阳法,守住阳气!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与太阳,天空没有太阳,则黑暗不明,万物不生,同样,阳气在人体的作用,就像空中太阳带给大地光明,使万物正常生长,我们的津液、气血、五谷精微的生化宣化,都必须依赖阳气,它才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而很多阳气不足者,都会感觉疲劳乏力懒得动,这样动能升阳的方法就被排除了,一则不适于冬日封藏之性,二则本就疲惫,若是再让去动一动,那必然不好坚持,故此今日的3种躺着就能补阳升阳的方法,适合咱们所有阳气不足者。 1. 按按脐周 方法:通过肚脐的四周,我们也能判断自己的五脏安不安。当五脏失调时,对应的部位就会出现压痛反应。 心受外邪干扰可表现为心情郁闷,口舌生疮等,此时,肚脐上方边缘将有明显的压痛。 肝气不舒,人往往伴随易怒、生气等不良情绪。此时,肚脐左侧边缘就会有明显的压痛。 脾胃失调,人会表现为疲倦乏力、没有食欲、腹胀、腹泻,肚脐中心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压痛。 肺受外邪干扰会咳嗽,嗓子不畅快,按下去脐右侧边缘将有明显的压痛。 肾气不足时,常常腰膝酸软,健忘,手脚冰凉,肚脐的下方边缘就会有明显的压痛。每天按按脐周,调节五脏,守住阳气!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可使阳气更加充盈起来。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着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过百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 脐灸法,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我们的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灸这里补阳比其他地方更容易,一般灸脐用的都为“地之阳”的艾草。 用艾草灸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正顺应冬季的收敛之行,而且能激发三焦的气化,使气机畅通,经脉得到疏通。 脐灸的制作主要用到三样,一为龙眼肉、二为艾绒、三为花椒。先将花椒捣碎成末,越碎越好;再将龙眼去壳与核,与花椒一起捣烂,至两者充分融合为止;最后取适量艾绒(去掉外包的纸与小细枝,只留下绒毛似的细叶),量刚好使三者捣融合后,即不干而又略湿润,并且比较软,揉成小指甲盖大小的圆球即可。 若是自己懒得制作,可以试试这款肚脐贴,依照道家古方配置,配以龙眼、花椒和艾绒等物。艾草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花椒辛温,味麻,芳香醒脾胃,温中散寒湿;龙眼性味甘温,益气血,安心神。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脾胃虚寒;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腹部凉,痛经,宫寒; 脸部、头发爱出油,痰湿重;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体内湿气重;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若是喜欢温热感觉的灸法,我们可以把肚脐贴换成艾灸宝,它和传统艾灸的原理相似,区别在于无烟无明火,插电使用,用电去加热,让艾草的效力得以释放。 里面共三层,一层艾绒垫子,里面的艾绒非常厚实细软;一层为加热垫,这层有一个支出来的电源接口,和电源连接,插电即用;还有一层外面的棉麻外套,亲肤,不易过敏。每天晚上可以用它来敷一敷我们的肚子,轻松温补阳气。 而且艾灸宝不光可以灸肚子,像是腰部,腿部都可以敷,天渐渐冷了,为家里老人们备上一个,暖暖和和的过冬季,补足损耗的阳气。 这三个躺着就能补阳的方法,适合咱们在平时生活作息不规律,体内阳气损耗严重以及没时间的朋友,入冬睡前做一做,让阳气充盈,身体强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