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草中钻石”抓紧吃!祛湿气,健脾胃,这样用事半功倍
那除了大家最熟悉的青团之外,艾叶入食还有哪些吃法呢? 食材:艾叶10g,鸡蛋2~3颗,山楂30g,生姜15~30g 艾叶可通经活络,生姜可驱寒活血,山楂能消食健胃,这三者搭配煮出来的鸡蛋,能温阳祛湿、健胃暖胃。 艾叶粑粑:健脾和胃 做法:选取清明前后的嫩艾叶,将其煮熟后捣碎,与糯米粉混合做成糍粑,内包裹上花生、芝麻、白糖制作而成的馅料,底下垫上柚子叶,入锅蒸熟即可。 这个艾叶粑粑是“百岁夫妻”董茂瑞爷爷和黎凤英奶奶的“长寿三宝”之一。其中的艾叶可以温中补阳气,祛阴寒之邪;糯米粉滋补脾胃、益气养血;馅料中的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花生可补血养血延缓衰老;柚子叶则有助于醒脾健胃、润肺清肠。 艾叶韭菜盒子:行气活血 做法:锅中不放油,将虾皮炒至微黄,盛出后再倒少量油炒制鸡蛋。韭菜切成碎末,加少量油、炒好的鸡蛋、焙干的虾皮、盐、白胡椒粉搅拌均匀,制成馅料。将艾叶打成汁,加入面粉中和成面团,醒发好后擀成面皮,包上馅料,入锅煎熟皆可。 艾草除了吃,另外一个最普遍的用法就是艾灸了。如果吃不惯艾草的味道,或是觉得烹制食物太麻烦,又不想吃外面这些含有添加剂的艾草食品,也可以做做艾灸,同样能帮助身体驱寒温阳,通经络,化瘀活血。 艾叶性温,乃纯阳之性,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可以说艾灸是体寒宫寒的克星。 隔姜灸则是把姜切厚片,用牙签扎满小孔,在姜上放置艾绒点燃。一般隔姜灸的部位多见于腹部,背部,这些比较平坦的位置。 其实春天,不适合这么重的火力去灸,适合温灸,温煦我们的身体,慢慢去瓦解体内的陈寒,这样身体也能吃得消,体质虚弱的朋友也适用。 我经常在用的就是这两个,一个是白天用的肠胃贴,在补阳驱寒的同时,还能调养一直都不太好的脾胃。另一个是晚上睡觉用的肚脐贴,特别方便。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经常肚子摸上去凉凉的,就用它。 苍术燥湿健脾,吴茱萸是散寒的。鸡内金化瘀清积,砂仁行脾胃之气,而且行气的力量也很温和。陈皮是破之气的,同时还能健脾化痰。 而且贴在我们肚子上,外出,应酬,出差都可以,丝毫不耽误我们工作生活,非常安全,也不用担心艾灸时,艾灰掉落烫伤皮肤,之前传统艾灸,每次精神都要高度紧绷,生怕把自己给烫了,有了这个肠胃贴,贴上就不用管了,等八小时后记得撕下来就像,而且除了孕妇都能用。 如果对里面的草本有过敏者禁用哦,或者选择配料更为简单的肚脐贴,里面的成分简单,而且还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推崇的养生方法。 而且这个肚脐贴可以自己做,只需要准备散养材料就可以,艾绒,花椒和桂圆,艾绒(我用的是南阳三年陈艾,效果更好,补阳散寒的劲头更大),桂圆肉(这个不用拘泥,买点干桂圆,把核去了),花椒(这个家家户户都有),比例为1:1:2。 塞到肚脐后,可以用医用贴封住,或是用保鲜膜,创可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皮肤敏感度来决定。 特别适合咱们体寒又阳气不足的人,而且非常温和,这么一个小球,在睡觉的时候,持续向体内输送阳气,把一些陈寒,慢慢瓦解,靠的是长久的调养,不是那种非常猛的作用,往往身体会吃不消。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下面方法调理下身体吧。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 脾胃虚寒,长痘; 3. 阳虚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 腹部凉,宫寒; 5. 脸部、头发爱出油; 6.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 抵抗力弱,开空调容易受寒。 所有的小球都用蜡纸包裹好,放到玻璃罐中密封保存,每一瓶都配备了无纺棉贴,透气性好,如果皮肤过于敏感,建议可以用纱布或是保鲜膜代替。 睡前贴下,起床取出,丝毫不耽误,甚至贴在身上都没有什么感觉,很轻便,也方便咱们出门携带,小小的一颗,阳气十足。(注意:孕妇禁用) 艾叶这种蕴含满满阳气的植物,体寒的朋友在春季可千万别错过啦,可食可用,堪称寒气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