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守护好3大部位的阳气!这7种人趁着三伏,抓紧养好阳气
比如说,当人们白天仍然会有汗流浃背的时候,到了傍晚温度开始下降。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更要注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末伏预防的准备。 适当出汗祛寒湿这是借盛夏阳气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的养生法。而对于汗法祛风寒湿,张仲景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提倡发汗。 可以做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微微出汗。还应该在锻炼之后补充一些液体哦。适当出汗可祛寒湿,但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擦干或及时更换衣服,也会招致湿邪入侵,或导致风邪侵袭。 这3个部位别着凉,守护好阳气而且民间素来有春捂秋冻的说法,认为秋季天气一天天转凉,但还没必要过早的就把厚衣服穿上。 在末伏期间,夜间温度会下降,如果仍然保持夏天睡觉的习惯,又吹风又裸露的话,就很容易感冒,一定要护好这3处。 中医理论中,腿为人之根,人体总共才十二条正经,有6条就始于腿。这些经络从腿上开始游走,沟通表里,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贯穿人体上下通路,维持着全身的血液循环。 晒上去,非常舒服,整个膝盖像是泡在热水里一样,又像是贴上了一贴永恒的热灸贴。温暖,渗透,是热水使劲冲表皮无法比拟的温暖。脚踝,小腿发凉也可以试一试,把黑色的布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到了这个季节,不论男女老少一定要把腿保护起来,从今天起不穿凉鞋,不穿短裙短裤。 腹部作为五脏六腑,以及人身各大脏器待的地方,存在了许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 加上周围许多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异常敏感,稍微受一点凉,人就会腹痛腹泻。 晚上睡觉可以穿上一个艾绒肚兜,内胆里铺满了艾绒,材质和工艺也不马虎,选用亲肤棉布材质手工精制,且艾绒内胆特地做了分格固定,让艾绒更贴肤、更均匀,可拆洗的设计也很贴心,用起来非常方便。 3、头颈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部可以受寒,头部如果受凉,相当于在我们阳气最旺的地方开了一个口子,人体内最温暖的能量会迅速流失。 时间差不多已经到来一年之中,最后的养阳气时间。 尤其是这7种人,不要错过末伏这最后一波阳气: 虚胖:肉松松的凉凉的,没精打采干啥没劲 上热下寒:头面上火冒痘痘,小腹怕冷手脚凉 关节冷痛:风寒造成各种关节痛 这7类人建议趁着末伏适当晒太阳。古人有个好听的名字——「日光灸」。 如果你容易就可以试一试这个孙思邈留下来的方法。 让太阳晒15~30分钟晒晒后背,给身上阳气最足的地方充满电,全身都会 这里通了暖了,阳气自然会潜入支流,整个身体都会很舒服,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身边很多人都常年在外奔波,一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晒太阳了,披星戴月回家,能见到的只有月光,这部分人的压力大,身体透支也严重,体内的阳气也流失得很快,经常感觉到疲惫,身体沉重,酸痛,很容易困倦,休息不过来。 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到社区医院去做三伏灸。 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日常长夏五行应土,五脏应脾,时间正好与伏天相应。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间,长夏起到一个“化”的作用,把夏天的满满的阳气转化为一股可以被收藏的能量,身体才能更好的“秋收”。 这句话原本说的是脾胃病变的规律。说的是脾病会在长夏好转,秋天容易痊愈,此时正又是长夏的尾巴,我们借助天时养阳气、护脾胃,就更事半功倍了。 此外,生姜里含有“姜辣素”,经常吃生姜,身体会变得温暖,让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能够及时将身体中的病毒细菌排出体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路老每天都会吃两三片生姜,已坚持吃40多年了。除了自用,他给别人开方时也会经常用姜作药引。 先圣孔子因为每日饮食都“不撤姜食”而得以益寿;明代徐霞客每次旅行行囊中必备生姜,而且每天早上都必嚼食生姜,这样可以帮助增强体质。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醋泡姜特别适合: ·手脚冰凉 ·寒性咳嗽 ·没有胃口 ·痰湿肥胖之人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2天,5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