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三伏养阳最后10天,不做这件事就亏了!
立秋之后是处暑,“处”这个字的意思是停止,这是个有杀气的字,“处决”的处也是这个意思。暑气停止,天气就更凉了,万物渐渐萧索,我们也真的到了秋收冬藏的时候。 湿气重的朋友没有那么难熬了,身体和口气都清爽了一点。 阴虚的朋友比之前更容易烦躁。 …… 但如果养阳的同时,不去滋阴,不阴阳同补,就亏大了。一则无法阴阳互生转化,让身体的气血上一个新台阶。二则容易阳气足了,阴气更不上,伤津液,容易上火。 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所以当我们阳虚的时候,也要滋补阴气,阴虚的时候,也要补益阳气。对于阳虚来说,单用温热助阳会温燥伤阴。对于阴虚来说,单用寒凉助阴则寒凉伤阳。 津液对我们是很重要,如果你能也可以养成舌顶上腭的好习惯,就更好。 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藏精,精化津液而濡养全身,道家认为,口水是人之精华所在,每一滴都很珍贵。 《黄帝内经》有云“肾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廉泉即是舌下两孔(唾液腺口),而足太阴肾经本身也“挟舌本”。在道家修炼体系里,舌与上腭是加强任督二脉沟通的“上鹊桥”。 叩齿吞津,就是可以增加好多口水。
|